|
|
|
第三 老子韓非列傳 (史記卷六十三)
< 老子> 者, < 楚> < 苦縣> < 厲鄕> < 曲仁里> 人也, 姓< 李氏> , 名< 耳> , 字< 耼> , < 周> 守藏室之史也. < 孔子> 適< 周> , 將問禮於< 老子> . < 老子> 曰 : “子所言者, 其人與骨皆已朽矣, 獨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時則駕, 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 吾聞之, 良賈深藏若虛, 君子盛德, 容貌若愚. 去子之驕氣與多欲, 態色與淫志, 是皆無益於子之身. 吾所以告子, 若是而已.” < 孔子> 去, 謂弟子曰 : “鳥, 吾知其能飛 魚, 吾知其能游 獸, 吾知其能走. 走者可以爲罔, 游者可以爲綸, 飛者可以爲矰. 至於龍吾不能知, 其乘風雲而上天. 吾今日見< 老子> , 其猶龍邪!” < 老子> 脩道德, 其學以自隱無名爲務. 居< 周> 久之, 見< 周> 之衰, 迺遂去. 至關, 關令< 尹喜> 曰 : “子將隱矣, 彊爲我著書.” 於是< 老子> 迺著書上下篇, 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 莫知其所終. 或曰 : < 老萊子> 亦< 楚> 人也, 著書十五篇, 言< 道家> 之用, 與< 孔子> 同時云. 蓋< 老子> 百有六十餘歲, 或言二百餘歲, 以其脩道而養壽也. 自< 孔子> 死之後百二十九年, 而史記< 周> < 太史儋> 見< 秦> < 獻公> 曰 : “始< 秦> 與< 周> 合, 合五百歲而離, 離七十歲而霸王者出焉.” 或曰< 儋> 卽< 老子> , 或曰非也, 世莫知其然否. < 老子> , 隱君子也. < 老子> 之子名< 宗> , < 宗> 爲< 魏> 將, 封於< 段干> . < 宗> 子< 注> , < 注> 子< 宮> , < 宮> 玄孫< 假> , < 假> 仕於< 漢> < 孝文帝> . 而< 假> 之子< 解> 爲< 膠西王> < 卬> 太傅, 因家于< 齊> 焉. 世之學< 老子> 者則絀儒學, 儒學亦絀< 老子> . “道不同不相爲謀”, 豈謂是邪? < 李耳> 無爲自化, 淸靜自正. < 莊子> 者, < 蒙> 人也, 名< 周> . < 周> 嘗爲< 蒙> < 漆園> 吏, 與< 梁> < 惠王> · < 齊> < 宣王> 同時, 其學無所不闚, 然其要本歸於< 老子> 之言. 故其著書十餘萬言, 大抵率寓言也. 作《漁父》· 《盜跖》· 《胠篋》, 以詆訿< 孔子> 之徒, 以明< 老子> 之術. 《畏累虛》· 《亢桑子》之屬, 皆空語無事實. 然善屬書離辭, 指事類情, 用剽剝儒· 墨, 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 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 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 楚> < 威王> 聞< 莊周> 賢, 使使厚幣迎之, 許以爲相. < 莊周> 笑謂< 楚> 使者曰 : “千金, 重利 卿相, 尊位也. 子獨不見郊祭之犧牛乎? 養食之數歲, 衣以文繡, 以入大廟. 當是之時, 雖欲爲孤豚, 豈可得乎? 子亟去, 無汚我. 我寧游戲汚瀆之中自快, 無爲有國者所羈, 終身不仕, 以快吾志焉.” < 申不害> 者, 京人也, 故< 鄭> 之賤臣. 學術以干< 韓> < 昭侯> , < 昭侯> 用爲相. 內脩政敎, 外應諸侯, 十五年. 終< 申子> 之身, 國治兵彊, 無侵< 韓> 者. < 申子> 之學本於< 黃> < 老> 而主刑名. 著書二篇, 號曰《申子》. < 韓非> 者, < 韓> 之諸公子也. 喜刑名法術之學, 而其歸本於< 黃> < 老> . < 非> 爲人口吃, 不能道說, 而善著書. 與< 李斯> 俱事< 荀卿> , < 斯> 自以爲不如< 非> . < 非> 見< 韓> 之削弱, 數以書諫< 韓王> , < 韓王> 不能用. 於是< 韓非> 疾治國不務脩明其法制, 執勢以御其臣下, 富國彊兵而以求人任賢, 反擧浮淫之蠹而加之於功實之上. 以爲儒者用文亂法, 而俠者以武犯禁. 寬則寵名譽之人, 急則用介冑之士. 今者所養非所用, 所用非所養. 悲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 觀往者得失之變, 故作《孤憤》· 《五蠹》· 《內外儲》· 《說林》· 《說難》十餘萬言. 然< 韓非> 知說之難, 爲《說難》書甚具, 終死於< 秦> , 不能自脫. 《說難》曰 : 凡說之難, 非吾知之有以說之難也 又非吾辯之難能明吾意之難也 又非吾敢橫失能盡之難也. 凡說之難, 在知所說之心, 可以吾說當之. 所說出於爲名高者也, 而說之以厚利, 則見下節而遇卑賤, 必弃遠矣. 所說出於厚利者也, 而說之以名高, 則見無心而遠事情, 必不收矣. 所說實爲厚利而顯爲名高者也, 而說之以名高, 則陽收其身而實疏之 若說之以厚利, 則陰用其言而顯弃其身. 此之不可不知也. 夫事以密成, 語以泄敗. 未必其身泄之也, 而語及其所匿之事, 如是者身危. 貴人有過端, 而說者明言善議以推其惡者, 則身危. 周澤未渥也而語極知, 說行而有功則德亡, 說不行而有敗則見疑, 如是者身危. 夫貴人得計而欲自以爲功, 說者與知焉, 則身危. 彼顯有所出事, 迺自以爲也故, 說者與知焉, 則身危. 彊之以其所必不爲, 止之以其所不能已者, 身危. 故曰 : 與之論大人, 則以爲閒己 與之論細人, 則以爲粥權. 論其所愛, 則以爲借資 論其所憎, 則以爲嘗己. 徑省其辭, 則不知而屈之 汎濫博文, 則多而久之. 順事陳意, 則曰怯懦而不盡 慮事廣肆, 則曰草野而倨侮. 此說之難, 不可不知也. 凡說之務, 在知飾所說之所敬, 而滅其所醜. 彼自知其計, 則毋以其失窮之 自勇其斷, 則毋以其敵怒之 自多其力, 則毋以其難槪之. 規異事與同計, 譽異人與同行者, 則以飾之無傷也. 有與同失者, 則明飾其無失也. 大忠無所拂悟, 辭言無所擊排, 迺後申其辯知焉. 此所以親近不疑, 知盡之難也. 得曠日彌久, 而周澤旣渥, 深計而不疑, 交爭而不罪, 迺明計利害以致其功, 直指是非以飾其身, 以此相持, 此說之成也. < 伊尹> 爲庖, < 百里奚> 爲虜, 皆所由干其上也. 故此二子者, 皆聖人也, 猶不能無役身而涉世如此其汙也, 則非能仕之所說也. < 宋> 有富人, 天雨牆壞. 其子曰“不築且有盜”, 其鄰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財, 其家甚知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昔者< 鄭> < 武公> 欲伐胡, 迺以其子妻之. 因問羣臣曰 : “吾欲用兵, 誰可伐者?” < 關其思> 曰 : “胡可伐.”迺戮< 關其思> , 曰 : “< 胡> , 兄弟之國也, 子言伐之, 何也?” < 胡> 君聞之, 以< 鄭> 爲親己而不備< 鄭> . < 鄭> 人襲< 胡> , 取之. 此二說者, 其知皆當矣, 然而甚者爲戮, 薄者見疑. 非知之難也, 處知則難矣. 昔者< < 彌子> 瑕> 見愛於< 衛> 君. < 衛國> 之法, 竊駕君車者罪至刖. 旣而< 彌子> 之母病, 人聞, 往夜告之, < 彌子> 矯駕君車而出. 君聞之而賢之曰 : “孝哉, 爲母之故而犯刖罪!”與君游果園, < 彌子> 食桃而甘, 不盡而奉君. 君曰 : “愛我哉, 忘其口而念我!” 及< 彌子> 色衰而愛弛, 得罪於君. 君曰 : “是嘗矯駕吾車, 又嘗食我以其餘桃.” 故< 彌子> 之行未變於初也, 前見賢而後獲罪者, 愛憎之至變也. 故有愛於主, 則知當而加親 見憎於主, 則罪當而加疏. 故諫說之士不可不察愛憎之主而後說之矣. 夫龍之爲蟲也, 可擾狎而騎也. 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 人有嬰之, 則必殺人. 人主亦有逆鱗, 說之者能無嬰人主之逆鱗, 則幾矣. 人或傳其書至< 秦> . < 秦王> 見《孤憤》· 《五蠹》之書, 曰 : “嗟乎, 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 死不恨矣!” < 李斯> 曰 : “此< 韓非> 之所著書也.”< 秦> 因急攻< 韓> . < 韓王> 始不用非, 及急, 迺遣< 非> 使< 秦> . < 秦王> 悅之, 未信用. < 李斯> · < 姚賈害> 之, 毁之曰 : “< 韓非> , < 韓> 之諸公子也. 今王欲幷諸侯, < 非> 終爲< 韓> 不爲< 秦> , 此人之情也. 今王不用, 久留而歸之, 此自遺患也, 不如以過法誅之.”< 秦王> 以爲然, 下吏治< 非> . < 李斯> 使人遺< 非> 藥, 使自殺. < 韓非> 欲自陳, 不得見. < 秦王> 後悔之, 使人赦之, < 非> 已死矣. < 申子> · < 韓子> 皆著書, 傳於後世, 學者多有. 余獨悲< 韓子> 爲《說難》而不能自脫耳. < 太史公> 曰 : < 老子> 所貴道, 虛無, 因應變化於無爲, 故著書辭稱微妙難識. < 莊子> 散道德, 放論, 要亦歸之自然. < 申子> 卑卑, 施之於名實. 韓子引繩墨, 切事情, 明是非, 其極慘礉少恩. 皆原於道德之意, 而< 老子> 深遠矣.
|
|
|
졸시 / 잡문 / 한시 / 한시채집 / 시조 등 / 법구경 / 벽암록 / 무문관 / 노자 / 장자 / 열자 |
|
|
|
|
Copyright (c) 2000 by Ansg All rights reserved <돌아가자> |